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674-5884
国内刊号:43-1492/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8064 人次
 
    本刊论文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
      摘要:从界定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入手,探讨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认为体育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提出转变观念,制定与大学生相适应的体育文化建设规划,创建良好的网络体育文化环境,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素质教育,功能
  1.1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活跃了校园生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是促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1.2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在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密切结合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注重发挥人的智力潜能,强调人的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观念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
  2.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
  2.1体育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方向,是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地。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运用校园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大赛上的优异表现和他们在比赛中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积极进取、不畏强手、挑战自我、敢于胜利的体育精神,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体育运动的群体特征也为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提供了好的教育素材;通过群体项目的比赛,能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竞赛活动本身有着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因素,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友爱、乐于奉献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并在其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上提高自己行为的责任感;竞赛的结果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意志信念上的激励,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愿望;体育活动尤其是团队间的竞赛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
  2.2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对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交流和信息交流,既减少他们的孤独感,也能让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得到锻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今天的大学生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承受能力较弱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体育竞赛和活动中的征服困难和感受失败的经历,对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参加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比赛,有利于心理调适并恢复到最佳心理状态。如跑步能成功地减轻大学生考试期间的忧虑情绪;观看体育比赛时,激烈的对抗或者球迷聚会的狂热宣泄,甚至是为同学比赛的呐喊助威都是不良情绪的合理发泄途径。体育形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使大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排遣,而且使这种排遣同娱乐、消遣活动甚至欣赏比赛结合起来,不仅避免了野蛮宣泄可能导致的事端,而且使参与者产生新的积极情绪或快乐或激动与培养精神的升华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改善情绪状态。
  2.3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高校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体育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体育运动是一个拼搏、竞争的过程,不仅要求只有体育技术动作的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而且要根据不同个体在体育方面的素质和优势的各种特长,从事不同的项目的竞争。因而,它是一个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过程。特别是运动竞赛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学校田径运动会、达标运动会以及校内和校际间的各种联赛,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坚强意志品质、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道德情操。在竞赛中参与者便会不知不觉受到竞赛特有的气氛感染,当发现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以及为改善场上处境所做出的努力过程,无疑是对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锻炼。
  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3.1转变观念
  现代体育观念应该从文化背景下加以考虑,要把体育从传统观念上的增强体质转变为体育作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要在配合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在身心理健康方面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优势,使大学生可以在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中,通过亲身的实践来内化课堂的心理健康内容。
  3.2制定与大学生相适应的体育文化建设规划
  合理的规划是校园体育文化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要有较明确的指导性政策,各高校也应制定出具体的方案。规划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拼搏进取、竞争、敬业精神等。规划应把体育文化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制定出远期目标和近期的具体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师生认识到强健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加强与终身体育的衔接,使大家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3.3创建良好的网络体育文化环境
  目前,随着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在网络上虚拟学校环境活动的大学生已越来越多。因而,这一特殊环境的文化氛围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也日益突出。对此,我们认为,根据大学生年龄、价值取向、认识结构和学习目标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创建一个能吸引大多数大学生进入参与的网络体育文化环境,对丰富他们的健身知识,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行为习惯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将十分有益。
  3.4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体育设施是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程度上。由于体育具有的实践性特质,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继承都与活动和练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都将极大地促进或制约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所以,增加校园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是改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